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期刊简介

  • 主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编

    解强

  • 刊期

    月刊

  • ISSN

    1006-6772

  • CN

    11-3676/TD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约稿

征稿丨 “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专题

发布日期:2024-10-16

“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专题约稿函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74亿吨。我国202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6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7%,其中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超过40%。由此可见,工业领域碳减排是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主战场之一,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洁净煤技术》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被爱思唯尔Scopus、瑞典DOAJ、美国《化学文摘》CA等多个数据库收录。2023年,《洁净煤技术》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在182种化学工程类期刊中跃居第2位。作为能源化工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洁净煤技术》目前已策划出版了“碳中和技术、煤高效超洁净排放技术、煤化工VOCs排放与治理、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燃煤+’耦合低碳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CO2高效捕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燃煤低碳互补发电及综合利用、氢能与洁净煤技术融合发展、燃煤发电CCUS”等多个热点专题/专刊,为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四五”是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的关键时期,为集中报道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工业过程燃烧中碳捕集共性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洁净煤技术》编辑部拟于2025年第4期策划出版“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专题,特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蔡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张海霞副研究员担任客座主编,西安交通大学王学斌教授、中南大学孙朝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徐贵玲副教授担任客座编辑,集中报道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报道方向

       征收工业过程碳捕集领域相关稿件,包括但不限于:

       1. 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

       2. 新型反应器创制与应用;

       3. 高浓度CO2氛围下物料流动-热质传递-反应耦合模型;

       4. 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流程模拟与优化;

       5. 烟气污染物协同净化及二氧化碳提质;

       6. 工业窑炉富氧燃烧技术;

       7. 二氧化碳捕集新技术;

       8.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

二、论文内容要求

       1. 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成果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综述不少于15000字,研究论文8500字以上。

       2. 文章应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应具有较强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3. 论文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名称、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等;具体论文格式规范请参考《洁净煤技术》近期刊登的文章,文章可从《洁净煤技术》官方网站(www.jjmjs.com.cn)免费下载。

三、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请登录期刊官网www.jjmjs.com.cn,完成注册后在线投稿,“投稿类型”请选择“典型工业过程碳捕集关键技术”专题

四、论文截稿日期及评审要求

       1. 专题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要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 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通过三审制(初审、外审、终审)的论文方可发表。

       3. 论文截稿时间:2024年12月31日

五、联系方式

       蔡   军,客座主编,E-mail:caijun@iet.cn

       张海霞,客座主编,E-mail:zhanghaixia_cas@163.com

       王学斌,客座编辑,E-mail:wxb005@mail.xjtu.edu.cn

       孙   朝,客座编辑,E-mail:zhaosun@csu.eud.cn

       徐贵玲,客座编辑,E-mail:xuguiling@njnu.edu.cn

       白娅娜,《洁净煤技术》编辑部,13810006472(同微信),E-mail:baiyana8023@163.com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2024年5月


客座主编

undefined

蔡   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蔡军,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委员会首届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专项会评专家,《洁净煤技术》中文核心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固体燃料燃烧/热转化(热解、气化)过程强化以及工业窑炉节煤减碳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与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曾获研究所青年突出贡献奖;发表SCI论文50余篇,他引1300余次,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授权国家专利3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

张海霞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张海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碳基原料高效清洁利用、流态化反应强化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特别交流计划项目等。在Fuel、Energy & Fuels、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Energy Institute、《燃料化学学报》、《煤炭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在国内外能源领域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1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编写煤气化能源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客座编辑

王学斌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王学斌,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清高效清洁低碳燃烧和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2021—2023年连续入选2%全球顶尖年度科学家榜单,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和荣誉5项。担任《洁净煤技术》编委、《煤炭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青年通讯专家。

孙   朝  副教授

中南大学

       孙朝,中南大学副教授,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热化学制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先进能源材料合成、系统流程模拟等方面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出版《铁酸钙化学链能源转化技术》学术专著1部。担任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湖南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客座编辑等职务。

徐贵玲  副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徐贵玲,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从事洁净煤发电、多相流动与数值模拟、典型工业过程碳减排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先后参与上海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等国内多家大型企业及荷兰Shell公司等跨国机构合作的多项横向技术研发项目。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Ei收录2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其中6项获得授权。


洁净煤技术LOGO.jpg


版权所有©《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05086979号-1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邮箱:jjmjs@263.net
电话:010-87986451或87986452